為什麼老闆不想聽到員工說「我會努力」?
小心思維帶來的限制——「我會努力」V.S 「我一定要」
常常會有人來問各種問題,譬如想要轉換跑道,找什麼樣的工作,賺更多的錢,或者培養新的興趣。 有時候在對話的過程中,會出現這樣的句子:「可是我沒有相關經驗」「可是我沒有唸研究所」「可是我英文不夠好」⋯⋯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。
我就用自己來舉例好了,這也是創業以後才意識到的不同。當上班族的時候,都會跟主管說「我會努力,會盡我所能辦到」。但是在創業之後,就再也沒有「盡我所能」這件事情了,而是「我一定要它發生」。因為公司是我的,創業是我選的,我要成就這個事業,就必須要讓這件事發生,沒有什麼「希望」或「可能」。
《創業36條軍規》 裡也提到:
「作為一個領導最害怕的是從下屬口中聽到『我會盡力』這個說法,這是典型的職業經理心態:事情不是我的,但我會盡力向著目標努力,至於達成目標還是沒有達成目標只是結果,只要我盡力了,我的工作就完成了。」
「持有這種心態的人不但不可能給你成功,還必然會誤你大事。我們需要的是創業心態,第一是主人感,這個事情就是我的事情,我要對結果負責;第二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識,必須解決該解決的是,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,沒有結果就等於沒做,不管任何理由,在他們的字典里根本就沒有『沒戲』這個詞。」
以創業為例,就好比「我想創業,但錢不夠,我再花點時間存錢」,還是「我想創業,銀行帳戶裡有 100 萬,這禮拜去哪邊搞 100 萬來(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銀行借款),下禮拜就找會計師開公司」?!
你又是怎麼跟同事說話的呢?思維模式會完全反映在你的說話方式。現在就回想一下,你跟同事說的話是「我希望你可以提出年度檔期規劃」(用的詞是「希望」,也沒有壓明確的時間點),還是「月底前,請提出年度檔期規劃」?
這種公司必備的事情, 根本沒有必要講「希望」,還不如就直接了當的陳述。
年底了,你有打算換工作嗎?是希望換個更好的工作,還是一定要換更好的工作?
被分手了,難過是必然的,是試圖挽回,請對方再給彼此一次機會,是希望找比他更好的對象,還是一定要找更好的對象?
不是只有創業者才需要創業者思維,每個人都可以應用在人生的方方面面,不論在職場、感情還是個人成長,都不再只是「希望」,而是「一定要」。
人生要往上走,就是一次比一次進階。
相關文章:
〈 為什麼老闆不想聽到員工說「我會努力」? 〉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《 CP 潘思璇 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