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半不溝通怎麼辦?真實故事與 5 個策略

CP潘思璇 • 2024 Oct 17

「遇到不溝通的伴侶,你可以怎麼處理?」

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:因為某個事件,或者意見不合,他就開始不講話。不管你多努力輸出,他都沒反應,弄得你更火!這時候可以怎麼處理?

真實案例:凱若與Jascha,從不溝通到成為相處準則的過程

好友 凱若 MiVida Carol 跟我說了他的故事。當時他男友(=現在的先生Jascha)在台灣待了快一年,當時兩個人已經訂婚,日子過得挺好,但他沒有安全感,希望能把學業完成。

凱若的態度是,「如果我們兩個人要一起走得遠,就是必須陪著彼此走過人生階段。」因為凱若覺得自己的人生階段已經走得差不多,也就願意陪Jascha回德國完成學業。

話雖如此,Jascha自己還是很糾結,他在掙扎要繼續留在台灣,回德國唸書,還是要去美國?Jascha並不喜歡德國的生活,也擔心凱若去德國過得不開心,問題是他沒有跟凱若討論,就自己悶著。

就在Jascha猶豫不決的時候,凱若去紐約開會,Jascha的家人也一起去紐約玩。這件事讓他整個回到了在德國的狀態,非常重視家人的想法,讓凱若感覺彼此之間的關係,變成可有可無的裝飾品。為此凱若主動與Jascha溝通過好幾次,但都沒有任何結果。

當時凱若在想,自己明明是個很有能力的女生,一個人過得多麼愉快,連去洗衣服都有人搭訕,「為什麼要躺在這裡,跟一個讓我覺得這麼難受的人在一起?我是因為想要有一個帥帥的男伴,還是希望有一個人生的伴侶,還是我想要談戀愛?當一切都很好的時候,Jascha可以滿足這三個需求,但是在面對人生的低潮的時候,Jascha可以滿足哪一個?如果繼續在一起,Jascha一輩子都是這樣子,ok 嗎?停損點該放在哪裡?」

本來凱若已經動手開始查詢紐約其他的旅館,想說反正又沒有小孩,分開也無所謂。

幾經思考後,凱若決定,既然愛他,就應該告訴他停損點:「我知道你面對這些挑戰很辛苦,我也願意等你,願意配合你,但是只有一個原則,就是我們是在一起面對這個問題,而不是把我推開。我可以在山洞外面等你出來,但是你必須讓我知道,希望我等你,並且珍惜我的等待。」

這天凱若用非常理智的方式跟他溝通,Jascha馬上道歉,因為他知道凱若說的是事實。人生的挑戰那麼多,後面肯定還有很多這樣子的低潮,是兩個人一起面對,還是把另一個人推開?這成為他們的準則,每逢人生低潮時他們就會拿出來檢視,確保兩個人是一起面對,而不是單方面的煩惱。

​不解釋、不溝通可能是因為「親密恐懼」

周慕姿的 《親密恐懼》 ,分析了六種親密恐懼的類型、成因、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,內在可能是什麼狀況。需要一點時間咀嚼,讀起來並不困難。

譬如被控制的恐懼。如果原生家庭有情緒勒索的狀況,孩子的自我界線一再地的被侵犯,會讓孩子感到「我只能聽話,我的感受想法需求都不重要」。因為解釋也沒有用,從此養成了不解釋的習慣。

一旦想要保有自己的想法跟感受,就要用很大力氣去抵抗父母的干涉與影響,於是「拒絕」成為這類型的選項:需要去拒絕父母,否則他們會否定我的感受想法,侵犯我的界線,甚至吞噬我的自我意識。

這類型的人成長以後,可能會格外地強調自我界線,比一般人更加敏感,甚至會認為親密關係就是控制。當另一半展露想要更靠近、更了解自己的時候,會感到麻煩,認為保持一點距離比較舒適。

重點是,他們很可能會將不解釋的習慣帶入伴侶關係當中,造成另一半莫大的困擾。

​促進伴侶有效溝通,CP 的五個建議

說了那麼多,可能會有哪些解法呢?

1. 理解成因

人對於事物的理解,往往來自於自身的經驗。如果自己沒有這樣的經驗,就會認為他人「難以理解」。想破除這種經驗限制,可以找有經驗的朋友討論,找人生閱歷比較豐富的朋友請教,找專家寫的書來看,找他的家人或者朋友聊聊,問問他過往應對事情的方式,是否一直都是如此。

就好像拼圖一樣,搜集線索,去理解你沒有看過的事情。為什麼另一半都不溝通?他不見得天生就是這樣。找出背後的原因,就有機會突破,撬開他的嘴(腦袋)。

2. 理性溝通

人會傾向認定自己擁有理性,雖然我們都知道不是。當另一半拒絕溝通的時候,我們可能會無能為力而充滿憤怒。一旦你的溝通開頭就充滿情緒,對方馬上就會察覺,你接下來所陳述的內容不管多有道理,對方都很難吸收。因此,先談理性訴求,再說自己的感受,並且告訴對方可以怎麼安撫自己,去降低他面對溝通的難度。

​3. 先處理情緒,再解決問題

當你找回了自己的理性,就得確保對方是否還在情緒上,有時候彼此冷靜一下並不是壞事。

我個性很急躁,事情喜歡當下解決,但我發現每個人消化情緒的速度不一樣,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快代謝完畢,有的人要花好幾天甚至是一個禮拜的時間,等到情緒風暴過去,才有辦法理性對話。

與青少年溝通是同樣的道理。當他還在情緒裏頭,說理就是個無效溝通。等他平靜下來了,雙方就可以好好說話。(之前文章分享過, 從崩潰到溝通:孩子在學習怎麼成為成熟的大人,而父母在學習不求回報的愛

4. 換個方式溝通

如果他不想聽你說話,可以考慮寫信給他,可以考慮傳訊息、錄語音給他。個人比較建議以文字的方式表達,因為你可以檢查裡面有沒有情緒勒索的部分,甚至丟給 AI 幫你檢查有沒有看了會讓人感到不悅的段落。

如果以上都行不通,你可以考慮請朋友傳話,不過要特別留意,傳話很容易造成誤解。

5. 尋求專業協助

有的人在職場上非常會講話,對於親近的人瞬間失能。這成因很複雜,可能是成長背景,或者是過去的創傷導致。一旦你察覺另一半在情緒表達上有異常的狀況,可以找機會提醒他前往身心科求助,請他當作一個保養的方式。

有些敏感的人無法接受別人說他「生病了」,或許可以告訴他:「我覺得自己最近的情緒控管沒有很好,已經預約了諮詢,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?」這種問句會顯示「我」才是那個有問題的人,「你」可以順便跟我一起去。如果他有那麼一點點病識感,只是拉不下面子,就有機會答應。

當然這樣問還是有可能打死不去,那就要等到發生某個外在事件,讓他們強烈感受到自己不改變已經不行了。只是這類外在事件往往很嚴重很劇烈——俗稱不見棺材不掉淚,大抵是如此。

策略總結:如何處理伴侶不溝通的問題?

上述五點主要是針對伴侶不溝通的狀況,你可以怎麼處理。但如果你的伴侶願意的話,可以請他看看「親密恐懼」這本書,裡面有一些check lists 幫助辨認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恐懼。

了解之後,繼續閱讀相關的生存策略是什麼,打從內心去接受、面對自己的恐懼,就有機會消弭化解這樣的恐懼。理解自己擁有什麼樣的恐懼,所以發展出什麼樣的生存策略,就可以辨認自己為什麼不溝通。可以判斷「今天我有這樣的反應,是因為…」,就比較不會把過往經驗所引發的情緒反應,跟你的現況混為一談。

最後,我想引用周慕姿在書裡面的一段話:「當我們無法展現自我真實與脆弱的部分,就難以真正理解彼此,也難以產生親密感。」

親密感是人類生存很重要的心理需求,其重要程度可能遠勝於金錢報酬或是社會地位。

深刻的親密關係通常能給人帶來更持久的幸福感,而金錢的影響則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弱。當一個人能在情感上得到支持,與伴侶或家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,通常能幫助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更具韌性,甚至更容易在事業上獲得成功。

(以上為個人心得分享,本人不是心理諮商專業,特此聲明)


你正在為了什麼難題卡關嗎?

要不要來問問看 CP,看看 CP 會有什麼解法呢?

創業、財務、面試、行銷、感情⋯⋯各方面問題都可以回答。

CP 工作年資已經超過21年,一直都在解決問題;當了很多年的會計師與政府創業顧問,什麼疑難雜症沒聽過?擔心的話可以先把問題私訊給我看看( 粉專 ),或來信詢問:cpcpatw@gmail.com


相關文章:

另一半不溝通怎麼辦?真實故事與 5 個策略 〉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《 CP 潘思璇 》。

作者: CP潘思璇 2025 Apr 22
實在太多人想脫離辦公室了!一直有人問我「要不要離職創業」、「要怎麼開始斜槓」、「要如何成為自由工作者」、「要怎樣數位遊牧」…
作者: CP潘思璇 2024 Nov 20
剛開始創業時,我不懂什麼是企業文化,總覺得那都是紙上談兵,口號能有什麼實際作用?直到創業第3、第4年,才真正體會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,這不僅能節省力氣,也能讓事情更順利。
作者: CP潘思璇 2024 Nov 17
最近,「身心靈課程」的討論甚囂塵上,幾年前我也上過傳說中的三階段。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