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婚、離開親手創立的公司,不再為成為典範而活
2022 年離開公司+恢復單身時,朋友跟我說有粉絲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,到久久無法恢復。「雖然日子還是一樣精彩,但就好像少了些什麼。」雖然我不知道是誰,聽到的當下就覺得想寫些什麼。
套句大 S 說的:「維持或結束 10 年婚姻都需要勇氣。」社會上有很多公認的公式,例如男+女 +結婚 = 可以生小孩,同性可以結婚生小孩也是這幾年的事情。所以一個女人要在社會上生存,首先他必須在某個年齡結婚,在生理年齡(或者說保存期限到期之前)生育,家庭和樂,婚姻美滿,這才符合社會期待。這樣的女人如果還有工作,甚至還能創業,給個名稱譬如「事業有成」,就叫超乎期待。
我媽之前常跟我說「你為什麼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,創什麼業?」但一方面他又說女人經濟一定要獨立,不能仰賴他人。在家相夫教子跟女人擁有自己的工作/事業(經濟獨立)是互斥事件,這裡面有沒有邏輯矛盾我就不討論了,但如果都得按照別人的標準活著,既辛苦也沒有必要。
你自己想看看,已經按照別人的標準而活了幾次?念書的時候說一定要上建中北一女,考不上就是廢物沒出息。再來要考上台政清交成,沒考上就會變成臭魯蛇。接著焦慮找工作,好像沒有大公司收留就前途無亮,有的人甚至得焦慮研究所或出國唸書。到了一定年紀得結婚生子,不然就會變成沒人要的大齡剩女。
但為什麼得按照這樣的標準而活呢?想跟這位粉絲說,也許我不符合你內心的期待,你希望看到一個事業有成,家庭和樂,小孩乖巧,婚姻幸福的女強人——這樣的樣板,讓你覺得生活有希望有期盼,因為你想成為這樣的人。
如果可以,誰不希望天長地久,但如果怎樣都辦不到,還要假裝天長地久嗎?或者問你要假裝天長地久嗎?你是不是在假裝的過程中感到痛苦,因此希望有個誰演示給你看呢? 有個誰活出了你辦不到的樣子,讓你仰望,讓你保有希望,讓你覺得自己只要繼續努力也可以這樣。
但我沒有,抱歉。我選擇了自己最舒心的樣子,中間有很多痛苦懷疑掙扎,是不是我有問題?為什麼我不能和別人一樣,為什麼不能繼續忍著,為什麼不能等到小孩上大學再恢復單身,為什麼要按照社會的期望而活,為什麼我比照前人忍受生活的諸般不順?
為什麼爸媽離婚 = 小孩不幸?
為什麼同性家庭 = 小孩無法健全成長(三小)?
為什麼考上好大學 = 人生順遂?
為什麼沒生小孩 = 一定會後悔?
為什麼一個人生活 = 孤獨終老(好像很慘?)
為什麼創業 = 當老闆很厲害 = 有錢?
我就不信。離婚小孩一定會不幸嗎?一定會有影響嗎?一定會讓他們變糟嗎?所以不離婚一直吵架(我不是說我,只是舉例)但是死撐著不離婚,小孩就會幸福快樂地長大嗎?
很抱歉我無法改變這種刻板印象,也沒辦法活出你想看到的典範。但可以告訴你,在恢復單身之前反覆思量痛苦掙扎懷疑自己了非常久,原本想等到小孩上大學,但年過 40 以後開始感到不必為他人而活。
離開公司,可能是準備了更大的舞台。表面上看起來的失去未必是真,輸家也有可能是贏家。輸跟贏在自己的心底,不需要由誰來判斷,不論是誰都無法代替你活出真實的自己。
我決定接受自己內心的渴望,就是想恢復單身,繼續努力當個好媽媽。兒子已經國中,再跟我住也沒有幾年,希望在這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教會他們我懂的事情。他們未必想聽,我只能做自己該做的,盡可能減少他們走彎路的機率。
離開公司可能是上天的安排,對我來說未必是壞事,生活究竟開不開心,只有當事人最清楚。不知道對我感到失望的是誰,我沒有要滿足你的期望,只是想告訴你,很多選擇不是只有表面,而你對我的期待,會不會是你對自己的期待。
檯面下生活遠比電影精彩,高低起伏,波瀾壯闊,只是未必能在社群媒體上一一交代細節。感謝所有願意對我說真話的朋友們——人如果聽不到殘酷的真話,那就是對他最大的殘酷。
在婚姻裡的你,快樂嗎?
維持單身的你,快樂嗎?
在上班的你,開心嗎?
當老闆的你,後悔嗎?
工作是這樣的。當你喜歡的時候,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生活與工作界線不必如此明顯,因為你享受生活也享受工作。如果工作讓你厭煩,讓你想要劃清界線,那麼一天8小時都是金錢的奴隸,所做所為都只是為了定期領到薪水。你不是真心享受工作,也不是為了喜愛的事物而活。套用在家庭也是一樣。如果家庭生活只是消耗你的能量,只是讓你崩潰厭煩,那有必要思考重新調整–或者結束。
維持跟結束都同樣需要勇氣,此言不假。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你(不論是否單身)一些勇氣。我決定切實地為自己而活,內在所想與外在表現一致,沒有衝突沒有妥協,這才是我最自在的樣子。

相關文章:
〈 離婚、離開親手創立的公司,不再為成為典範而活 〉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《 CP 潘思璇 》。